顧名思義,海上浮動的核電站可以在海上進行自由活動。
其主要目的是解決島嶼或沿海城市的供電問題。
生動地說,這是一艘裝有核反應堆的大船。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建設海上浮式核電站。
盡管我國不是這項技術的先驅,但我國在技術探索方面并沒有落后。
如今,各國越來越重視海洋經濟。
海上的浮動核電站是強大的移動電源,它已成為海洋動力的主要標準。
早在1963年,美軍就在船上安裝了核電站設備,以解決巴拿馬運河地區的電力短缺問題。
俄羅斯在這方面并不落后。
“學院士羅蒙諾索夫”該核電站已于2020年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據報道,該浮動核電站是俄羅斯的第11個核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核電站。
它的排水量為21,500噸,并配備約70名工作人員。
它可以輸出70兆瓦的電力或300兆瓦的火力,足以容納20萬人。
此外,該船還配有海水淡化設備,每天可生產多達240,000立方米的淡水。
正式使用后,它主要用于為俄羅斯的北極城市供電。
俄羅斯計劃建造一支可以漂浮在海上的核電站,為那些港口城市,海上石油和天然氣鉆探平臺或大型工業項目提供能源。
我國在這方面也有自己的安排,已經有了明確的建設計劃。
未來將建設近20個海上核電平臺,并正式建設海上電源系統。
因此,普通的核電站建在海邊,而我國已決定斥資600億元,投擲32個“魔盒”。
在南海一口氣,就是在海上漂浮核電站。
有了它,我軍將增加幾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到那時,我們駐扎在該島南部我國南部海域的士兵將有幸享受由此帶來的利益。
不僅解決了淡水供應困難的問題,這些島嶼將不再需要依靠發電機發電,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后勤設備,生活條件將得到改善。
。
近年來,我國在南中國海建立了許多兩用機場。
隨著海上浮動核電站的發展,保障將更加強大。
重要的是要知道,這些機場中容納的戰斗機的數量比航空母艦的數量大得多。
另外,這些核電站也可以造福民生,而且它們的出現意味著將來有可能建設離岸工業區。
也許將來,高污染的工廠將被轉移到海上,以離岸浮動核電站為核心,或以石油鉆井平臺為中心。
這樣,它們將更接近石油,并且電源將更加充足。
大量的加工公司將能夠建立海上網絡,將形成一個大規模的海上工業區。
這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貨物和原材料的運輸可以直接在海上完成,可以減少輕工業污染對土地居民的負面影響。
此外,海上浮動核電站可用于出口電力,消除了跨境輸電線路的問題,并減少了過去的大量電力損失。
負責編輯A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