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電纜是射頻和微波應用中最常用的傳輸線,因為它可以提供可靠的傳輸,并且具有寬帶寬,低損耗和高隔離度的優點。
傳輸設備的主要制造商,即無線電和電視,雷達和GPS以及應急管理系統,空中和海上技術,均使用同軸電纜。
同時,同軸電纜適用于必須將信號損失和衰減降至最低的任何系統。
與波導不同,同軸電纜沒有較低的截止頻率,但是它的頻率是多少?頻率像電磁頻譜的其他部分一樣,射頻(RF)通過其以赫茲(Hz)或波長(米)為單位的頻率來標識。
這兩個概念之間存在反比關系,因此隨著頻率增加,波長減小,反之亦然。
射頻信號的強度以瓦特為單位。
頻帶是指RF頻譜的指定部分,例如,在無線電廣播中使用的AM和FM頻帶,并且在該頻帶內,頻譜的一部分被稱為帶寬。
頻率被識別為每秒交流電(AC)的反轉次數或周期數。
例如,無線電臺以每秒數千個周期的頻率運行,其頻率稱為千赫茲(kHz);更高的頻率是每秒數百萬個周期,稱為兆赫茲(MHz)。
射頻是主要用于傳輸無線電和電視信號的頻帶,范圍從3MHz到3GHz。
微波頻率范圍從0.3-3GHz的超高頻(UHF),3-30GH的超高頻(SHF)到30-300GHz的超高頻(EHF)。
最大頻率除某些例外,大多數同軸電纜對于特定的阻帶頻率沒有實際的截止期限。
取而代之的是,術語“截止”用于表示制造商測試的最高頻率,或者當頻率達到同軸電纜的點(橫向電磁模式(除了TEM除外)時)時,電纜將成為波導和其他模式。
因此,同軸電纜的截止頻率可以使得同軸電纜保持在規格內或在合理范圍內,以避免橫向磁(TM)或橫向電(TE)傳播模式。
盡管同軸電纜仍可以承載頻率高于TEM模式的截止頻率的信號,但是TM或TE傳輸模式的效率要低得多,這對于大多數應用而言并不理想。
截止頻率和趨膚深度在討論同軸電纜的頻率時,需要注意的兩個重要概念是趨膚深度和截止頻率。
同軸電纜由兩條導體組成,一個內部引腳和一個外部接地屏蔽。
當“高頻引起電子朝著導體的表面遷移時,趨膚深度沿著同軸線發生。
這種趨膚效應導致衰減和電介質加熱增加,并導致沿同軸線的電阻損耗更大。
為減少皮膚沖擊所造成的損失,可以使用較大直徑的同軸電纜,但是增加同軸電纜的尺寸會降低同軸電纜可以傳輸的最大頻率。
問題在于,當電磁能波長超過橫向電磁(TEM)模式并開始時,當沿同軸線的“反彈”為橫向電模式(TE11)時,將產生同軸電纜的截止頻率。
由于新的頻率模式以與TEM模式不同的速度傳播,因此它將反射并干擾通過同軸電纜傳輸的TEM模式信號。
這稱為上限頻率或截止頻率。
截止頻率是流經EM系統的能量開始通過衰減或反射而不是通過線路降低的點。
TE和TM模式是在同軸線上傳播的最低階模式。
在TEM模式下,電場和磁場均垂直于行進方向,并允許所需的TEM模式在所有頻率下傳播。
當第一高階模式(稱為TE11)傳播時,高階模式將以高于截止頻率的頻率被激發。
為了確保僅傳播一種模式以獲得清晰的信號,該信號必須低于截止頻率。
減小同軸電纜的尺寸會增加截止頻率。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