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從平面晶體管向FinFET的過渡,過去10年中芯片性能的改善是微不足道的。
然而,隨著制程技術繼續接近物理極限,芯片行業早已停止談論摩爾定律。
盡管業界對3nm及更高工藝中的環繞柵晶體管(GAAFET)的應用前景非常樂觀,但這種轉換的成本必定很高。
國外媒體指出,盡管當前主要的芯片代工廠已經在7nm或5nm工藝節點上提供了相當大的生產能力,但包括臺積電和GlobalFoundries在內的許多公司仍在努力工作。
征服基于下一代環繞柵晶體管(GAA)技術的3nm和2nm工藝節點。
據報道,GAA-FET的優勢在于更好的可擴展性,更快的切換時間,更好的驅動電流和更低的泄漏。
但是對于制造商而言,FinFET仍然是最有前途的選擇技術。
例如,在去年的一次研討會上,臺積電聲稱其N3技術可以將性能提高50%,同時將功耗降低30%,其密度是N5工藝的1.7倍。
較早的消息稱,該公司計劃在2024年之前為2nm工藝的大規模生產做準備。
然而,憑借經過充分測試和更可預測的工藝節點,臺積電也有足夠的時間來測試GAA-FET在2nm節點下的應用前景。
。
同時,半導體工程公司表示,三星和英特爾也在努力實現從3nm到2nm工藝節點的過渡,三星有望在2022年底之前完成它。
TechSpot指出,GAA有很多類型-場效應管。
目前已知三星將使??用基于納米芯片的多橋溝道場效應晶體管(簡稱MBC-FET)。
MBC-FET可被視為FinFET的側翻轉,其特征在于將柵電極包括在襯底上生長的納米硅晶片中,并且英特爾還公開了將采用基于“納米管”的類似方案。
(nanoribbons)在2025年。
當然,在接替鮑勃·斯旺(BobSwan)的新任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的領導下,英特爾或許能夠加速向新工藝的過渡。
最后,在允許FinFET和GAA-FET并駕齊驅的同時,芯片制造商還可以使用鍺(Ge),銻化鎵(GaSb),砷化銦(AsIn)和其他具有高遷移率特性的半導體材料。
發送“摩爾定律”;最后一程。
負責編輯A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