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1ic中國電子網傅斌制作的網站:21ic.com盡管前端半導體制造公司已經明確表示不會跟進提價,但仍有消息稱臺積電將取消12英寸單價并取消前幾年的折扣,這相當于變相的提價。
這將直接影響所有臺積電的制造過程。
明年的鑄造廠不僅將供不應求8英寸,甚至12英寸也將非常緊張。
臺積電回應說,它沒有對市場傳聞和價格問題發表評論。
臺灣媒體報道,一些晶圓廠打折了客戶。
代工價格,大約在3-5%之間。
臺積電的折扣率最低,前幾年約為3%,但該折扣有可能在明年取消。
還有消息稱,聯電明年也將采取同樣的措施,而12英寸晶圓代工廠的產能將變得更加緊張。
巧合的是,主要的IC設計公司,IDM制造商和世界先進的工藝工廠相繼宣布將在2021年提高價格,并且8英寸和12英寸晶圓的生產能力受到了擠壓。
從臺積電最近公布的11月份業績來看,整體收入仍在繼續增長。
合并營收為新臺幣1248.65億元(約合人民幣289.6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7%,較上月增長4.7%。
收入已連續18個月同比增長。
以前,臺積電受貿易清單的影響,無法供應華為。
在這種情況下,臺積電直接宣布在美國投資120億美元,以建設一條5納米芯片生產線。
但是,沒有讓人們想到的是,主要客戶華為的損失并沒有影響臺積電。
劉德銀還向外界表示,限制臺積電的出貨量和失去一些訂單對臺積電沒有影響。
另一方面,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銀也表示,臺積電正在研究量子計算。
經過一系列的運作,整個晶圓代工市場可能會在2021年迎來價格上漲的浪潮。
信息顯示,由于對電源管理IC和邏輯芯片以及其他終端的強勁需求,臺積電的晶圓代工廠產能目前已從7納米開始滿負荷到55nm,包括12英寸和8英寸晶圓代工廠生產線,利用率達到90%以上。
另一方面,在中國大陸,信息消費者聯盟主席向立剛表示:“之所以在中國大陸沒有臺積電這樣的企業,是因為后來的原因和市場法律所致。
但是,將來市場法律也將在中國大陸創建相同的法律。
企業提供了機會,因為今天,無論是國家安全,產業結構還是發展機會,現在都是中國在芯片制造領域有所作為的時候了。
我們在芯片設計和制造領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在存儲芯片領域取得了突破。
0的市場份額很快達到了5%以上,技術水平也位居世界前列。
諸如SMIC之類的代工公司也在高速發展。
在未來的5年中,芯片代工公司的實力將迅速提高,并形成技術突破。
,以搶占全球市場”。
根據數字動畫,最近,前端半導體制造公司的首席運營官將再次加入中芯國際。
業內人士透露,蔣尚義已重返上海,將出任公司董事會執行董事兼副董事長。
此外,中芯國際的兩位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和梁孟松將直接向蔣尚義匯報。
他之所以再次加入是因為蔣尚義于2016年12月正式加入中芯國際成為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但于2019年6月21日辭職。
隨后,蔣尚義加入武漢宏信擔任首席執行官。
但是,隨著武漢鴻信項目未完成的結局逐漸暴露出來,江尚義于今年11月17日發布了律師函,由于個人原因已于6月辭去武漢鴻信所有職位。
鴻鑫也接受了這一辭職。
據國內媒體報道,蔣尚義曾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兼聯席首席運營官。
在臺積電任職期間,蔣尚義領導了0.25um,0.18um,0.15um,0.13um,90nm,65nm,40nm,28nm,20nm和16nm FinFET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得以提升從成為技術追隨者發展。
技術領導者。
據悉,蔣尚義在臺積電時提出了先進的包裝,并最終獲得了張忠謀的批準。
目前,臺積電在3D封裝領域取得了良好的技術突破